走出教室上语文课,上海这群小学生对话院士、瞻仰名人故居
0

来源:澎湃新闻

“您小时候就想当科学家么?”
“小时候就知道玩。”
这段对话发生在小学生和大院士之间。
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四(5)班顾嘉铭同学所在的小队采访了著名分子遗传学家徐国良院士。
小学生们问他什么时候立下当科学家的目标,徐国良的回答也相当实在:“长大了才决定的,小时候就知道玩”。建襄小学学生采访中科院徐国良院士和李劲松研究员。本文均为采访对象供图

2019年5月29日,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四年级的部分学生来到中科院上海分院。当日,该校举行“沿天平足迹,探人文情怀”主题活动,300多名师生和家长志愿者在学校所属的天平街道穿梭,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四年级主题活动是学校学生成长系列之一,也是我们四年级语文项目化学习主题‘寻找最美的人’的综合体验活动。”建襄小学校长陈静介绍,学校筹划了许久,进行了全新尝试,努力突破传统,通过活动设计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而家长和教师做好支持与服务工作。
上课地点也不在教室。“我们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进行了场地的转换,老师们提前踩点后精心设计了十多个打卡点。”建襄小学教导主任蒋瑾说,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感悟,增强了互动和表达,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种全新且有趣的方式。
“太好玩了。”该校四(5)班学生李欣慰说,她所在的小队还偶遇了已90多岁高龄的刘新垣院士,得知刘新垣每天都来办公室上班,小学生们钦佩不已,了解了院士们成功的背后感人故事,与科学家面对面,也播洒下了爱科学的种子。

 

师生们与九十多岁的院士刘新垣合影
“看了王应睐院士的雕像,了解到他在世界上首次完成具有生物活力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非常佩服他,我写作文也有了更鲜活的素材。”四(3)班学生虞泓舜说。
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底蕴深厚,辖区内有上千座历史建筑,包含众多名人故居。建襄小学经过策划和筹备,充分利用30分钟德育圈丰富的资源,将课堂延展至整个天平社区。师生和家长志愿者以小队的形式定向寻访,在社区中感受城市跳动的脉搏,在塑像前沉思追忆,在有温度的建筑里体会人文情怀。“
以小队的形式定时定点的走访,更能考验同学们统筹规划,协同管理的能力。”陈静说。

 

打卡任务单
当日上午8时20分,建襄小学全体师生、家长志愿者齐聚操场,开展了四年级成长仪式。随着天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琼宣布本次寻访活动正式开始,少先队员们手执自行设计的小队旗,在队旗的引领、家长的带领下,开始了打卡巡访之路。
中科院上海分院有四个打卡点,分别是冯德培雕像、生理大楼院士走廊、张香桐雕像、王应睐雕像及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朱冼雕像。
小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听着科学家的故事,院士们也耐心地回答小学生们的问题,“人可以活到210岁么?”“人工智能(AI)会控制我们人类么?”小学生的问题充满童趣,科学家们鼓励他们多学习,长大后攻克更多的世界难题。
有的小队选择了草婴书房,通过观察草婴书房的陈列,体会当时草婴先生在怎样的环境下进行翻译创作,通过欣赏草婴先生翻译过的手稿,感受草婴先生的文化底蕴。有的小队探访了普希金雕像,和队员们合作,共同朗读一首普希金创作的诗歌。还有的小队来到了宋庆龄故居、中国铁路工人纪念塔等标志性地标建筑……
学生们在2个多小时内,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收获了快乐和成长,用阳光和活力,展示着新时代襄园少年们的风采,用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作为家长志愿者,四(5)班学生顾嘉铭的母亲表示,参加这样的活动,对于家长和孩子都是成长,丰富了孩子们的思想,启迪了孩子们的智慧,启发了孩子们的思考,“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陈静勉励学生们“感谢、感念、感恩”
“前天,上海这座城市迎来解放70周年,十月,我们更将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感谢、感念、感恩’是我们本次活动设计的一条线索。”陈静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感谢无数革命先烈,感念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恩社区师长搀扶陪伴。“珍惜、奋进、担当”则是本次活动期盼达成的愿望,陈静希望学生们珍惜当下美好生活,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奋勇向前,让新时代的少年有更多责任与担当。

 

0
建襄小学教研组
建襄小学教研组
建襄小学
人文 | 创新
相关日志 (4)
文档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