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品为艺术品》教学设计
0

(1)单元内容的学习内容规划说明

本单元是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美术》六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变废品为艺术品》,是学习现代艺术中利用综合材料的形状、色彩、材质以及喻意或象征性等美术语言特征进行立体造型创作的课程。本单元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了解废品艺术,知道变废品为艺术品的方法,画出设计草图;第二课时,小组合作,根据设计方案完成作品。

(2)单元的教学教法分析

首先,通过“比较法”进行主题探究。通过比较了解“废品艺术”从创作观念到材料、工具以及作品的形式都与传统雕塑有着本质的区别。废品艺术的主要特点就是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它并不以审美为目的,其根本在于文化观念的传递。

其次,“启发引导”也是本单元主要的教学教法,通过作品分析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变废品为艺术品,使学生对废品艺术这种现代艺术经历从陌生到认识、从迷惑到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够从潜意识中的拒绝转变为主动去感受和探索这种现代艺术形式的过程,更是学生在启发引导下思维方式的突破。

还有,第二课时主要用“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完成作品加深对废品艺术的理解,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与分解要求

  • 了解废品艺术与传统雕塑的区别。知道如何变废品为艺术品。能发现并利用各种废旧物品的形状与特征进行废品艺术的创作。
  • 能用学到的变废品为艺术品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把生活中的废品有创意地变成艺术品。
  • 认识废品艺术的魅力和文化内涵,了解现代艺术的创作观。

(4)单元内容的教学计划及学习活动设计

(5)单元内容的评价设计与实施

(6)单元内容作业设计与实施

(7)单元内容教学资源设计与实施

《变废品为艺术品》这一课的教材内容主要是介绍二十世纪一些著名的废品艺术作品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了艺术家们是如何化腐朽为神奇的。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废品雕塑以及作品所传递的各种信息,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一些传统雕塑作品,请学生把传统雕塑和废品雕塑作研究与比较,找出两者的区别。另外,在总结变废品为艺术品的方法时,关注社会焦点,挖掘教学素材,整合了一些本世纪的具有当下特征的废品艺术作品和教师自己创作的作品,加强学生对本教学内容更真切的认识。

 

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变废品为艺术品(一)

  • 教材分析

“废品艺术”虽然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雕塑”的组成部分,然而,“废品艺术”从创作观念到材料、工具以及作品的形式都与传统雕塑有着本质的区别,其要运用多种材料、多种工具和加工方式,更注重作品背后的思想、观念和隐喻表达思想和情感,所以,它也可以是“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本课特别强调发现能力、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艺术的形式是多样的。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就能实现“变废品为艺术品”的愿望。同时还希望学生养成充分利用各种废旧物品的习惯,形成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 学情分析

学生可能接触过一些废旧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小摆设,但对于“废品雕塑”、“集合艺术”总体还是比较陌生的。但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较强的形式感知能力,因此,通过正确的引导,相信学生就能理解作品的形式与内涵。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材料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变废品为艺术品。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废品雕塑的造型特点和文化意义,理解它是一种承担某种思维和观念的载体。

过程与方法:能从生活中发现各种废旧材料的形状与特征,以绘制草图的方式进行尝试,赋予材料生命力和意义,变废品为艺术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利用废旧物品制成艺术作品的特殊艺术魅力和文化意义。形成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前卫艺术,从多个角度认识世界,培养健全的、完整的审美观。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废品雕塑的造型特点和文化意义,理解它是一种承担某种思维和观念的载体。

难点:各种不同的废旧材料在作品设计中大胆而有创造性地运用。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导入:欣赏三组雕塑作品,初步了解现代废品雕塑。
    • 研究与比较

请学生比较传统雕塑与现代废品雕塑之间的区别:

  • 材料:

传统雕塑:土、木、石、石膏、铜等传统材料

现代废品雕塑:各种废旧材料、现成品等任何财料

  • 方法:

传统雕塑:塑、雕、铸等传统方法

现代废品雕塑:焊、敲、堆、粘、编、缝纫等方法,甚至不择 手段。

  • 价值观:

传统雕塑:价值在于观众的审美体验

现代废品雕塑:价值在于文化观念的传递以及观众情绪上的联想

  • 对作者的要求:

传统雕塑:写实造型能力、雕塑技巧

现代废品雕塑:文化观念、想象力和创意、形式感

  • 拓展与融会

通过赏析,让学生了解怎样变废品为艺术品。

  • 《牛头》:充分利用、体现材料的特征
  • 《牛仔裤》:赋予材料生命力
  • 《行李》:关注社会问题,赋予材料意义
    • 启发与引导:

介绍老师创作的废品雕塑,并请学生为它命名。讲解设计草图的画法与要求。

  • 布置作业:

设计一个较大型的、有主题的废品雕塑的制作方案,画出草图,标明大小尺寸、用什么材料和创意说明。

  •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 评议与小结
  • 教学评价

学生按要求完成草图设计并写出创意说明。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作品的创意以及草图的绘制情况。

 

板书:

变废品为艺术品

1、利用材料的特征

2、赋予材料生命力

3、赋予材料意义

 

0
黄红梅
黄红梅
市二初中
美术
相关日志 (4)
文档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