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程设计——柯灵故居
一、课程设计背景:
天湖学区有许多风格迥异的花园住宅,构成了社区特有的建筑风貌,是众多历史人物、文化名人居住之地。每一条弄堂、每一幢洋房都蕴含着历史和人文的故事,就是一本本活生生的人文教科书。如何把社区这些历史文化名居的社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而转化成学校的课程资源,使之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是我校德育工作一直思考的问题。今年二月,湖南路街道位于复兴西路的柯灵故居正式对外试开放,我校就以柯灵故居为抓手,从历史、美术、探究等多个学科角度去研究挖掘,设计具有校本特色的《柯灵故居》的德育课程,并在七年级中实施。通过该课程的实施,让学生走近名居,了解名人,并将这些独特的历史文脉传承下去。
柯灵故居地址:徐汇区湖南街道复兴西路147号
交通:93路、96路 武康路站。 地铁:1号线、7号线 常熟路站
二、课程目标:
1、走近柯灵,知道柯灵先生的主要经历,了解先生在中国近现代文学、戏剧方面的贡献。
2、学习柯灵的文学作品,感受他的真诚和坦荡,无瑕的人品和傲然的风骨。
3、通过欣赏柯灵故居的建筑样式,了解西班牙建筑风格特点,学习老洋房的绘画和建筑模型的制作,提高对建筑文化艺术的鉴赏。
4、走进柯灵故居,通过参观故居考察活动,让学生感知名人故居的内涵和魅力,培养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
三、柯灵及其故居概况:
1、柯灵生平:
柯灵(1909.2.15-2000.6.19),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中国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1926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妇女杂志》发表第一篇作品–叙事诗《织布的女人》而步入文坛。1941年与师陀合作根据高尔基的话剧《底层》改编成话剧剧本《夜店》(后改编成电影),有广泛影响。1948年到香港《文汇报》工作,担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49年回到上海,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等职。
2、故居风格:
柯灵故居位于复兴西路147号,作为上海文化故居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柯灵在此居住、生活、写作了40多年。柯灵故居设有客厅、书房和卧室。客厅约20平方米,简朴而又雅致,里面有一架古色古香的大书橱,内藏经典书《二十四史》一套,楼上是书房、卧室、厨卫等。故居内展示了大量柯灵书信、手稿和日常生活用品,与周建人、钱锺书等人的往来书信,以及小说《上海一百年》、散文《香雪海》等手稿、札记。
四、课程内容及实施:
五、课程的评价:
位育实验学校校本课程学生评价表
班级: 姓名:
六、教学案例:
1、历史课:
学生了解柯灵先生的主要经历和重要作品,知道先生是著名报人,剧作家、散文家,了解先生在中国近现代文学、戏剧方面的贡献。收集相关资料,概括了解柯灵先生。节选先生的作品,仔细阅读品味。通过对柯灵先生生平的了解,体会他对学问的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对真理公正的不懈追求。从先生的作品中感受他的真诚和坦荡,无瑕的人品和傲然的风骨。
2、美术课:
知道柯灵故居的建筑风格,了解西班牙建筑的特点。欣赏柯灵故居的图片,用铅笔对柯灵故居进行线描绘画创作,并尝试用刮蜡画的形式表现。通过对柯灵故居的绘画创作体验,激发学生对建筑文化的探索兴趣,从而热爱由建筑风格所延伸的艺术文化。
3、建模课:课堂练习:
通过老洋房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自我设计与动手能力;了解我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柯灵的有关生平,通过柯灵故居模型建筑的制作,提高对建筑模型制作的兴趣。了解模型建筑的概念、建筑的基本结构,拓展了解西班牙建筑风格的主要特点。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和形式展现西班牙建筑风格,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学习成长记录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
4、探究课:
在历史课、建模课和美术课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自行组织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筛选、发布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表达探究和学习的感受。活动中建立合作意识,发展交往交流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了解名人的同时,走近名人故居,拓展了视野,了解名人背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体会他们崇高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幽默感,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震撼,进而再促进、加深学生对柯灵的敬爱之情。
5、少先队活动:参观名人故居,聆听名人故事,追寻名人伟绩
学习任务1 : 了解柯灵先生的生平及著作。
学习任务2::参观柯林故居,了解故居的的陈设。
学生任务3:谈谈参观的感想:(100字)